記者余雯雯 通訊員高菲
![]() |
三茅觀遺址——吳山第一峰石刻三維模型圖 |
西湖景區范圍內,很多石質文物都身處山林中,想得到它的準確信息進行監管保護并不容易。
為了更好地了解文物現狀、監管文物安全,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鳳凰山管理處歷時兩年,為轄區內市保單位以上的石質文物開展了三維數字測繪,拍出了一組科技感滿滿的“大片”。大家以后欣賞萬松書院遺址、排衙石詩刻、三茅觀遺址等保護文物時,可以更細致、更直觀。
采集所有細節,就像為文物拍攝“X光照片”
三維數字測繪,和普通的攝像技術完全不同。
采集拍攝區域總平面圖、細節圖只是第一步,后續將利用三維數字化技術,通過實景建模,在三維數字實景模型上提取石刻正立面圖、有窟龕的石刻提取橫剖面圖,就好比人類的“x光照片”,通過科技手段,將文物嵌在石壁里、平時看不到的部分都呈現了出來。
“說得直白一點,就是今后可以720度好好欣賞了!兵P凰山管理處文物遺產科的王俊祺介紹說,每一處文保單位,會分布著不同的點位,光是一個點位平均拍攝照片就有500多張,多的有上千張,所以一個文保單位,多的可能有上萬張素材照片,少的也有幾千張。因此,光是現場測繪就要花一到兩周的時間才能完成,而且采集信息的專業設備非常多,如水準儀、掃描儀、全站儀、單反相機等,很多都是工作人員一件件背上山的,這次還特別用上了無人機,“主要是很多文保點,人很難走進去,有無人機就方便很多!
再現文物立體樣貌,多維度留存資料
文博圈有個說法:文物是不可再生資源,數字化讓人看到“文物永久保存”的希望。這一點,王俊祺也非常認可。
他說,這次三維數字測繪提取的信息,非常精細。比如有些摩崖石刻,接近幾毫米的深度,就能直接掃描測量出來,“這些都將成為文物的原始數據,完善檔案。多年以后,如果石刻出現風化等病害,就可以直接拿這些數據來比較和研究,掌握更精準的信息!
鳳凰山管理處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:“對我們來說,這些信息數據都是很寶貴的,三維數字測繪的好處就是再現和記錄了文物的立體幾何形貌,不僅能幫助我們獲得更精準、多維度的數據和資料,還能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和了解、研究文物,也進一步完善了題刻類文物的數據資料庫,為后續的保護與管理提供了更專業的數據支撐!
鳳凰山管理處介紹,后續他們還會繼續加大科技保護力度,尤其是對轄區內的石質文物保護、土遺址文物保護,注入科技元素。同時,他們還將深入利用這組珍貴的照片和數據,文物數字化展示、數字化修復、數字化復制。按照目前的計劃,文化衍生品的開發也會適時提上日程,他們希望將這些文化遺產更好地展示給大眾,讓更多人了解它們、懂得它們的價值,從而實現更好地繼承和保護。